您当前的位置 : 人大之友 >> 文化交流

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

发布时间:2023-08-08来源:河北省人大文化交流促进会

编者按

石家庄是一块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拥有丰厚红色文化资源。为进一步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石家庄市社科院积极组织省会专家学者开展城市历史的挖掘和整理,编撰书籍《石家庄红色历史文化印记》。本书围绕石家庄红色文化历史作出初步总结提炼,力求准确性、逻辑性和通俗性为一体,既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同时也为广大市民学习了解石家庄红色文化历史提供了一个简明读本,为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石家庄社会科学平台陆续选登《石家庄红色历史文化印记》的部分章节,欢迎关注阅读。

1949年7月21日至8月9日,石家庄市召开了首届人民代表大会。这是新中国诞生前大城市同类会议中最早的一次,也是我党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向城市和中心任务由战争转变为经济建设的历史见证。它开启了地方政权民主建设的先河,提供了全国实行人民民主的范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作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城市政权,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它承担着一系列非凡的使命。人民民主政权建设是其中重要的政治任务之一。关于人民民主政权建设,重要的一环是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选举产生自己的政府机构。早在石家庄解放初期,中央工委书记刘少奇就对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半年内正式选出区、街政府,一年内选出人民代表,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组成正式的民主政府”的指示。并且提出了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四个条件:第一,有群众的基本组织,如党的组织和工会、青年团、贫民组织等;第二,已把区、街的下属政权组织建立起来;第三,公民登记完毕;第四,完成了必要的立法工作,如选举法、政府组织法等。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后,根据会议精神和刘少奇的指示,1949年4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召开石家庄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及代表选举办法的决定》,市、区及各群众团体分别成立选举委员会和选举分会,负责选举产生人民代表。4月5日至5月1日,石家庄市进行普选,共选出人民代表130名。为了调动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工商业者积极性,增聘社会各方面代表30名,代表人数增至160名。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的130名代表是经全体选民“海选”出来的。在选民登记基础上,根据各区人口比例分配代表名额,再划分选民小组,直接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小组提名,经区、街候选之后,集中到区,通过竞选,再由选民无记名投票,正式选举本区域人民代表。这在全国首开普选制先河。6月,经市政府政务会议决定,成立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筹备处。7月18日,市委决定由刘秀峰、吴立人等9人组成大会临时党组,领导大会的筹备工作。针对天津、北平解放以后,工商业一度萧条,工商业者对前途存有疑虑的情况,石家庄市委通过召开工业资本家、商店经理座谈会,稳定了民族工商业者的情绪,为人代会的召开铺平了道路。

1948年元旦,在石家庄各界人士座谈会上,市长柯庆施在讲话中明确宣布“现在的政府是临时的”,条件成熟后,“要由全体公民由下而上选举”。

经过近半年的准备,1949年7月21日至8月9日,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在人民影院召开,有149名人民代表出席了大会。大会遵循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和毛泽东提出的“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四面八方”的方针,团结各方面的力量,选举地方性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机构。大会听取、审议并通过副市长臧伯平所作的《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和市委书记兼市长刘秀峰所作的《目前形势与石家庄施政方针和今后工作的报告》,并做出《关于石家庄市施政方针与今后工作的决议》。

为让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觉醒,真正行使自己的权利,市政府将许多高音大喇叭安放在大街小巷,实时播放人民代表大会会场情况。据1949年9月5日《人民日报》文章《从一个会议看一个人民城市的成长——记石家庄市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记载:大会进行期间,会场动态和代表发言都通过广播传达全市,在街头放送器下面,时常拥着一群群听众,边听着,边谈论着。

随着人民代表的发言从大街小巷的喇叭中传出,人们对选举变得极为关注和热情,全市人民都卷入了这个巨大的民主浪潮里。7月29日,大会转入提案审查阶段,收到各阶层人民的提案480多件。提案五花八门,但全部涉及自己的切身利益,提案很多是写在小纸条上,也有的写在香烟盒上,有的人直接对代表说:“咱提个议,给咱带到大会上去。”这些提案都受到了大会的重视,或是列入提案讨论,或是由政府给予解答。

会议审议处理了有关市政建设、文化教育、公安司法、社会救济等方面的提案500多件。在民主、团结的气氛中,代表们畅所欲言,认真地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对政府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大会综合各方面的意见,照顾到各革命阶级的利益,先后通过关于工商业、税务、市政建设、文化教育、司法、职工劳资、妇女等13项重要决议案。按照《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组织条例》和《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办法》,经代表进行竞选,以无记名投票和差额选举的方式,选出25名政府委员,组成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委员会。在此基础上,由政府委员会选出市长刘秀峰、副市长臧伯平。大会体现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有5名民族工商业代表和1名少数民族代表被选为政府委员会委员。

8月9日,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完成了预定任务,胜利闭幕。闭幕式上,当选的政府委员,在市长刘秀峰的带领下,登上主席台,赢得了全场热烈掌声。刘秀峰市长在闭幕词中着重指出:“我们要把石家庄建设好,必须依靠老百姓,没有老百姓的努力,任何政府委员也办不到的。”

石家庄是全国第一个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城市,在全国具有极大的示范作用。1949年8月15日,《人民日报》以《提供了全国实行人民民主的范例——石市人民代表大会闭幕》为题进行了报道。报道中说,这次大会的成就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放手实行民主,团结了各阶层人民,进一步建设了地方性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进一步密切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首先是在新的政府委员中,包括了各个阶层的代表人物,有铁路机厂的生产老英雄,有人民爱戴和拥护的区长,有大兴纱厂的模范女工,有翻身农民,还有回民代表。这些土生土长的政府委员,都是和广大劳动群众有着密切的血肉关系。此外还有五位工商业家。这些代表各阶层利益的委员参加政府,正是民主化的主要标志。第二是贯彻了“四面八方”的政策,给石家庄今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打下了牢固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在石家庄是第一次,在新中国诞生前各大城市同类会议中也是最早的一次。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党对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成功探索,在很多方面具有开创性特点。它不仅在当时为全国实行人民民主提供了范例,而且对新时代我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