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人大之友 >> 文化交流

开展红色研学,传承红色精神

发布时间:2023-08-30来源:河北省人大文化交流促进会

张 迎

河北省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壮丽的山河,北接燕山,南临黄河,西接太行,东临渤海,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容纳7千万人口,是唯一拥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山地和高原等几乎所有地貌形态的省份。

河北省文旅资源丰富,截至2023年,有6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0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0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8个中国国家森林公园和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括石家庄的赵州桥、正定隆兴寺,保定的直隶总督署、清西陵,邯郸的赵王城遗址、丛台,以及唐山的清东陵、沧州铁狮子等。

河北自古就有“多慷慨悲歌之士”之说,在近现代史上,这里英雄辈出,如革命先驱李大钊、红五军军长董振堂、英勇抗战的马本斋和节振国、狼牙山五壮士、抗日小英雄王璞,为新中国捐躯的英雄董存瑞……一代又一代的燕赵儿女,在河北这片热土上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颂歌。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截至目前,全省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参照革命文物管理的文物180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市、县三级文保单位580处,革命题材专题博物馆、纪念馆35家,国有馆藏革命文物2.6万多件(套),囊括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此外,河北也不乏像正定县塔元庄村、阜平县骆驼湾村、张北县德胜村这样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

这里是新中国的摇篮,党中央和毛主席在西柏坡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解放了全中国,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之称。这里,红色精神谱系内容丰富,有诠释忠诚、担当与奉献的李大钊精神,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抗战精神,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心系群众、扎实苦干的李保国精神,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冬奥精神……它们不仅是我们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2006年,河北省人大文化交流促进会睿智起航,秉承“传播文化,扩大交流,促进发展”的理念,汇聚人大力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燕赵红色文化,在学习中进步,在协作中共赢,戮力前行,荣耀绽放,成为一张崭新的人大文化名片。近年来,促进会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携手基层人大和文旅企业,精心谋划,以西柏坡红色圣地为龙头,与邢台太行新愚公全国党性教育基地、塞罕坝国家生态示范区、邯郸太行红河谷、冀东李大钊故里、保定抗战英雄、张家口国防文化区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推广联合办学模式,携手并进,实现联动发展。此外,促进会还开展了一系列的省外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先后组织了瑞金、长沙、井冈山、韶山、红旗渠等地的研学培训活动,拓展交流领域,助力文化繁荣。

红色文化承载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质,是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下一步,河北省人大文化交流促进会将开展一系列关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研学、培训活动,重温红色历史,激发爱国热情,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会还将围绕近期推出的省内9条红色研学路线,打造出系统的精品培训课程,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讲好河北故事,宣传好河北文化,彰显红色魅力,传承红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