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一书里,处处莺莺燕燕,仅贾府上下,就有数百个女孩儿,可谓是:红香绿玉、环肥燕瘦、争芳斗艳、各有千秋。“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中最优秀的十二位女孩,也是最具悲剧性的,所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十二个人,十二种不同的命运悲剧,让人不禁掩卷而叹。改琦、费丹旭所绘的“金陵十二钗”皆为典型的晚清仕女画中的形象,符合当时的审美标准,鸭蛋脸,柳叶眉,鼻若悬胆,口似樱桃,并以朱红点唇。他们将“金陵十二钗”的喜怒哀乐描绘得栩栩如生,使妩媚而不俗艳的女性形象充满了艺术魅力。
妙玉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居士。她原本是当官人家的一位小姐,从小在玄墓蟠香寺出家为尼。
贾府建造大观园,妙玉随之入住栊翠庵。从贾母带刘姥姥栊翠庵品茶一回,可知妙玉是懂茶之人。
她给贾母煮茶用的是旧年的雨水,而请钗黛喝体己茶用的是五年前取得梅花上的雪水;给贾母用的茶具是五彩城窑小盖盅,给宝黛钗用的分别是自己的绿玉斗、点犀、瓟斝。针对不同的人,适用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不同的水,从这一讲究,就能看出妙玉精于茶道,更通人情世故。
在改琦和费丹旭所绘图中,桌子上都摆放了茶具,以此体现妙玉的身份特点。
贾迎春是贾赦与妾室所生的女儿,贾琏同父异母的妹妹,贾宝玉的堂姐。贾迎春人送“二木头”的诨名,性格十分木讷怕事。在作诗猜谜方面,她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道忍让,受人欺侮,即便是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也不作追究。
后来,她的父亲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没有钱还,便把她嫁到孙家去,让自己的女儿去给他抵债。
出嫁后不久,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致死,落得一个悲剧的下场。费丹旭所绘的《迎春理妆》图,便能使观者联想起迎春首饰被卖、受人胁迫的故事情节。
贾惜春,在贾府四春中排行最小。父亲贾敬沉溺于修道炼丹一事,最后死于金丹中毒;母亲早早就去世了。
父爱、母爱的缺失,导致她孤僻冷漠,“心冷嘴冷”。四大家族的没落和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使她产生了厌世的念头,最终带发修行,缁衣乞食。
“惜春作画”故事说的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后,感叹大观园就像是一幅年画儿,贾母听到后非常高兴,便给惜春安排了一个工作量很大的任务,那就是按模按样把园子画下来。
改琦和费丹旭笔下的惜春手拿画笔、准备作画,是她在大观园画画的一个片断截取。
王熙凤,是贾琏的妻子,同时也是王夫人的侄女,贾府人称凤姐、琏二奶奶。
她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对她的形象描述。
王熙凤在贾府掌握实权,为人心狠手辣,八面玲珑,敢爱敢恨,做事决绝。
费丹旭的《熙凤踏雪》不免让观者体会“王熙凤在风雪寒夜,一命呜呼,破席一卷,任人在寒冬雪地里,拉去掩埋”悲凉感。
巧姐是王熙凤与贾琏之女。巧姐由于年纪幼小,在书中出现的回合并不多。她的生日是七月初七,王熙凤觉得日子不好,就让刘姥姥代为起名,刘姥姥给她取名“巧姐”。
巧姐最后的命运,第五回的判词和《留馀庆》曲交代得很清楚,当年就是因为王熙凤对刘姥姥不那么刻薄,与刘姥姥结下了善缘,所以刘姥姥一家救了巧姐。
在巧姐画中周围环境的描绘上,改琦、费丹旭呈现出来的是一派乡野荒村的氛围,表现出巧姐所居住的环境偏僻破败,符合故事情节。
李纨是荣国府长孙贾珠之妻。贾珠早早就死去,幸而他们生有一子。李纨年纪轻轻便守寡,心如死灰,是标准的节妇,是妇德妇功的化身。
但她进入大观园后,恢复了青春朝气。她率先表态支持探春起诗社,并自我推荐掌握诗社,让诗社人气很旺,大观园也成为了青春女儿的净土和乐园。
费丹旭的《李纨读书》展现出了李纨贞静淡泊、清雅端庄的身份特征。
秦可卿,书中交待她是太虚幻境之主警幻仙子的妹妹。秦可卿一下凡就是个被遗弃的孩子,被养生堂收养,后来长成个大美人,嫁给贾珍之子贾蓉为妻。
她长得很纤巧,性格自带风流之气,行事温柔平和,被贾母赞为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
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一回中,秦可卿被警幻仙子许配给贾宝玉。离世前她曾托梦给凤姐,告诉凤姐“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和“登高必跌重”的道理以警示贾府兴亡。
清朝秦祖永在《桐阴论画》一书中,称改琦的仕女画为“妙品”,并说他“落墨洁净,设色妍雅”,是一位能脱去脂粉习气的高手。秦祖永评价费丹旭“补景仕女,香艳中更饶妍雅之致,一树一石,虽未能深入古法,而一种潇洒之致颇极自然。”
图中以没骨法绘制的点景山石、树木,于简洁明了中构筑出特定的人物活动环境,有助于揭示人物内在的精神情感,同时令画面饱满并富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