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深耕医药领域,致力于创新药物研发,服务群众医疗健康;新代表履职,深入一线了解群众所需,为医疗民生建言献策。特别策划“人大代表在基层”,今天,我们来认识守护群众健康的河北省人大代表、以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赵韶华。
在以岭医药研究院办公室里,赵韶华穿着白大褂,正聚精会神地记录着研究数据。今年1月,赵韶华首次当选为河北省人大代表,他说,获得了新的身份很荣幸,更感觉责任重大。
从得知当选到准备参会,赵韶华一直没闲着。除了做科研,他查资料,做调查,和同事交流研讨,形成了两项建议:一是关于促进河北省地道药材种养殖;二是关于河北省已经批准的新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优先使用的建议。
“如果药材种植的多了,产量大了,可以抑制价格无限制上涨,不仅农民能增加收入,还可以维持企业正常利润水平,促进企业研发创新,节约国家医保经费。”赵韶华说,河北是个医药大省,新药和仿制药很多,希望通过建议促进本省医药企业市场化,把优质产品深入基层,应用到临床。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我省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研发实力稳步增强、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作为国内医药行业的头部企业,以岭药业有着充足的韧性和发展动力,这背后离不开赵韶华带领科研团队的付出,他们专注创新药品研发,希望能够推出新产品来抵抗肿瘤及各类疾病,服务群众医疗健康。
“研发方面有三部分,第一是中药,到现在以岭药业研发了14个中药创新药,在全国中药企业里边是绝无仅有的;第二个是化药研发,除了创新药的自主研发,另外我们还有一些仿制药,主要开拓国外市场;还有一个大健康板块,主要是做健康品研发。”赵韶华介绍。
经过30余年的发展,以岭药业在中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荣获六项国家科技大奖。化药创新药的自主研发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赵韶华说,目前,已有4个一类创新药品种进入临床阶段,多个一类创新药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在全球生物医药版图中,逐步由“跟跑”到“并跑”,但在创新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医药创新是赵韶华一直以来关心的重点问题。“关于医药企业科技创新优惠政策国家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创新药投资非常大,都是以亿为单位的,而且周期长,短则五六年,长则可能十几年,企业面临着非常巨大的投入和经营负担。”他想在2024年省两会上,针对医药科技创新提交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目前他正在调研,整理资料。
深耕医药领域34年,赵韶华的身份不断加上新的标签,在他看来,更大的使命,来自于省人大代表的身份。“作为新当选的省人大代表,既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我省的营商环境和经济发展做出自己应做的贡献;身处整个医药行业来讲,我会将自己专业内的工作做得更好。”赵韶华说。